椭圆垫的密封性能很强,但有时也会泄漏。什么情况会漏呢?
一.安装错位
垫片歪斜:椭圆垫必须严丝合缝嵌入法兰梯形槽内,若偏移超过5°(如垫片边缘与槽壁间隙>0.5mm),高压介质会直接冲开缝隙。
法兰面不平整:法兰密封面划伤、锈坑或残留旧垫片残渣(如残留胶条>0.1mm厚),会导致垫片无法均匀贴合。安装前需用砂纸打磨至粗糙度Ra≤3.2μm(相当于镜面效果)。
二.螺栓预紧力失控
预紧不足:垫片压缩不足,密封比压不够。
预紧过大:金属垫片被压裂或永久变形。
预紧不均:局部应力集中形成泄漏通道。
三.超温超压工况
压力超标:设计承压16MPa的垫片,若遭遇20MPa峰值压力(如水锤冲击),垫片可能被“液压剪刀”效应剪裂。
温度剧变:(骤冷)法兰收缩速度快于垫片(如300℃→50℃急速冷却),垫片回弹不足产生缝隙;(骤热)局部过热(>材料极限温度)导致垫片退火变软,如304不锈钢垫片长期>540℃会软化失效。
四.介质腐蚀与物理损伤
化学腐蚀穿透:(氯离子腐蚀)316不锈钢垫片在Cl⁻>100ppm的湿热环境中,可能发生应力腐蚀开裂;(酸液侵蚀)浓硫酸环境下普通不锈钢垫片会被腐蚀出蜂窝状孔洞。
机械损伤:(管道振动冲击)振幅>0.2mm的持续振动会使螺栓松动,垫片密封比压周期性波动导致微泄漏;(垫片划伤)吊装时钢丝绳刮伤垫片表面,划痕深度>0.05mm即可能泄漏。
五.选型与匹配错误
垫片材质与介质冲突:比如装浓硝酸用304,导致表面钝化膜破坏,3个月即腐蚀穿孔;比如食品厂用非食品级垫片,油脂渗透导致垫片溶胀。
密封面型式不匹配:椭圆垫须搭配梯形槽法兰(RTJ法兰),若误装在平面法兰(FF型)上,泄漏率高达100%。
六.维护不当与二次使用
超期服役未检测:化工厂高温垫片若连续使用2年未拆检,应力腐蚀裂纹可能深达0.3mm(肉眼难发现但已微漏)。
重复使用旧垫片:椭圆垫属于一次性线密封,拆卸后金属回弹率<5%,二次安装基本必漏(尤其压力>10MPa时)。